光看標題可能會以為科技公司的財政年度有甚麼特別,但其實不論是不是科技公司,計算財政年度的方法都一樣,只是發現了原來不是每一個科技達人都熟悉各大科技公司的財政年度,所以便以在此解說這個財經知識。
何謂財政年度 (Fiscal Year)?
財政年度是一間公司根據會計和稅務準則,自訂計算何謂「一年」的收入和開支,這「一年」必須是十二個月的時間,但不必跟年曆
(Calendar Year) 一樣。情況就像學校的學年,從九月份開始
, 至翌年八月結束。
如何決定財政年度何時開始?
理論上,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的任何一天,都可以是財政年度的開始,並不一定是公曆上的一月一日。
大部份公司都將財政年度定於跟國家法定的稅務年度一致,又或跟公曆一樣。前者是為了方便會計部門工作,一次過計算公司業績和遞交報稅表。如果公司財政年度跟國家稅務年度不一樣,由於覆蓋的時期不同,會計部便需要計算兩個不同時期的收支,加重了會計部的工作量和後勤成本。而財政年度訂於跟公曆一樣,當然就是為了方便計算,不必換算財政年度跟公曆的季度和年份。
除了這兩個訂定方法,另外較常見的便是跟據行業週期,將第一季定於行業的淡季,或將第四季定於行業的旺季,使致年終業績公佈時,傳媒焦點落於最近幾個月的新聞或亮麗業績,而淡忘較久前和較靜的業務低潮。
另一較少見的做法,是根據審計成本決定。由於絕大部份上市公司將財政年度定於三、六、九或十二月完結,這四個月都是審計的高峰期,收費較昂貴,於是便將財政年度定於其他月份,以減少支出。
但 不管是用哪種方法,一旦定出了財政年度,便幾乎不會更改,因為更改財政年度於會計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件,要有強烈和必需的理由,再經過重重關卡,才可以修改。最常見更改財政年度的原因,便是公司被收購,子公司為了配合母公司的業務報告,便要修改原有的財政年度,一般如常運作的公司絕不會隨便更改財政年度。
怎樣才是「一個季度」?
一年有四個財政季 度
(fiscal quarter),所以一個季度便是三個月。在香港,大部公司選擇跟隨年曆計算何謂「一個月」,第一季的第一天
(Q1 Day 1) 是公曆上的一號,比如說一月一日,或四月一日,算到第三個月公曆上的最後一天,例如三月卅一日,或六月三十日,便算是第一季了,之後第二三四季算法相同,如此類推。這樣的計算方法簡單,但問題是每季的日子會有一兩天的差異,例如一至三月只有
90日,但四至六月便有
91日,相差看似微細,但當要分析比較季與季的收入或成本時,這一天的差異足以衍行出大量平均法的工作。
而美國在計算季度的方法較複雜,首先要理解一個叫「
Workweek」
(WW)
的概念,
workweek 是不管公曆上的月份,總之一個
workweek 必定有七天,在星期日開始,星期六結束。每季的第一和第二個月
(Month 1,
Month 2),都有
4個
workweek
(week 1-
4,
week 5-
8),而第三個月
(Month 3) 則有
5個
workweek (week 9-
13),加起來一季就有
13 個
workweek,亦即有
7x13 = 91 天,四季加起來一年就有
364 天。由於比起公曆的
365 天,或潤年的
366 天少了
1-2 天,所以每隔
5-6 年,其中一季的第三個月就會有
6
個
workweek。
看看以下例子,假設該美國公司的財政年度在一月開始,所以四至六月便是第二季
(Q2),包含
WW14-
26,而由於公曆的四月一日剛好在星期天,第二季的第一天
(Q2 Day 1),便由四月一日開始。
但當到了第二季第二個月
(Q2 Month 2),四個
workweek 已經過去,但公曆的四月份還沒有完,於是在財政月份的五月,便出現了四月廿九和卅十日,而第二季第二個月
(Q2 Month 2) 的第一天,就是四月廿九日,最後一天則是四個
workweek
後的星期六,即是五月廿六日。
同樣地,第二季的第三個月
(Q2 Month 3) 由五月廿七日星期天開始,最後一天是五個
workweek 後的星期六,即是六月卅十日。
這個計算方法看似複雜,但實際上公司會在新一年開始前,統一出版一份跟上圖差不多的財政年度月曆
(fiscal
calendar),只要對著這個財政月曆,就不難找出哪一天是屬於哪個財政月份。而且這個方法有個好處,就是每季都一定是
91 天,將多出來的
1-2 天收支,全都推到相隔
5-6 年一次的第六個
workweek 裏,在分析與比較財務數據時較為方便。
如何查看一家公司的財政年度?
任何上市公司,都必須要公告業績,到上市公司的企業版網頁
(corporate version),找找「業績公告」或「投資者關係」之類的關鍵字,便會找到該公司的年報
(annual report)。年報是一份十分詳細的報告,幾乎整間公司在過去十二個月如何運作、公司管理層對將來發展的方向和方針、它的財政狀況等等,都在年報裏作出最仔細的描述。沒興趣看文字的,可以直接找資產負債表
(舊稱
Balance Sheet,今作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在資產負債表的標題上,便會看到上一財政年度確實於哪一天結束
(year end)。
若只想大概知道財政年度在 哪個月份結束,而不在乎是哪一天的話,可以只看最近一次的業績公告
(earnings
release),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規定最少每半年公告一次業績,而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則必須每季公告一次業績,看看最近那份業績覆蓋的時期,再換算一下便知道上一財政年度大約於那個月份結束。
以下是最常被關注的科技公司的財政年度,大部份公司都是選擇在傳統的三、六、九或十二月作為年結,但思科
(Cisco),戴爾
(Dell)和惠普
(HP) 的年結則較特别,在這四個月以外。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按以下 Google 的 +1 按鈕,又或 Share 到 Facebook 給你的朋友。多謝支持!